美學素養不僅僅是對美的感知,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提升。在推動美學素養的道路上,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期待能與有共同理想的企業夥伴合作,為企業文化帶來多元豐富的人文、美學素養。2024年我們企劃「遇見江賢二」主題展覽,第一站與研華文教基金合作,於研華藝廊舉辦展覽和相關活動,希望為員工、客戶及合作夥伴提供理解江賢二藝術的多樣途徑,並透過藝術欣賞激發更敏銳的感受力、開放多元的觀點,帶來心靈能量和想像創新的來源。
本次展覽規劃「和江賢二聊聊」單元,邀請觀眾提出對藝術家的好奇,感謝每一位留言的朋友,讓我們一起從江老師的回覆中,更深刻地認識藝術家的創作與心靈。
註:本活動於展覽期間將持續更新藝術家的回覆,歡迎您持續關注追蹤。
Q:請問老師自己印象最深的畫作作品?作品的製作故事?
江老師:我有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系列,比如說1982年我在巴黎畫的《巴黎聖母院》。從創作出這個系列以後,我開始對自己比較有信心,覺得抓到了一些我想要(表達)的東西,從此有資格當一名藝術家。另外,在1998年,剛從紐約回到台灣的時候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《百年廟》系列,因為離開台灣幾十年,再回到自己的故鄉土地,有很多事情對我來說,既新鮮又連結起小時候的回憶,所以那幾年幾乎廢寢忘食,在台北創作了《百年廟》系列。
Q:請問江老師如何捕捉瞬間的美感?如何記錄當下的感受?
江老師:我常常跟年輕朋友分享,當一個藝術家非常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時時刻刻、隨時隨地訓練自己去觀察,訓練自己的敏感度,至於如何在創作的時候捕捉美感呢?我想每個藝術家都有不一樣的方式。
Q:請問江老師創作時會感到壓力嗎?如何排解壓力呢?
江老師:當然會,而且常常會有這些壓力,但是我自己的經驗,不管有沒有壓力,我還是每天在工作室繼續工作。
Q:請問老師作畫時有最喜歡的顏色嗎?
江老師:其實顏色曾經是我過去最沒有自信的部分。我以前在師大的時候,看我的同學都能把顏色畫得那麼美,我做不到啊,我就專心的去畫黑白的顏色,我拼命在顏色上去加油,重點不是漂亮,是要透明。到了台東以後,我畫出3、40年來都不可能調得出來的顏色,橘紅色、金黃色、粉紅色、藍色⋯⋯這輩子也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畫出這樣的作品。
請問老師,畫作上抽象化的歷程是什麼呢?對應現實物件或情感,決定畫面上造型的歷程又是如何呢?謝謝老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