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22江賢二個展:「質」的力量

文 | 吳錦勳

圖 | 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


繼二〇二〇年台北市立美術館「江賢二:回顧展」盛況之後,睽違兩年,今年九月臺東美術館推出「2022年江賢二個展」則由回顧走向前瞻,展現藝術家驚人的創作力。


火與冰 Perish II, 2022 /複合媒材 Mixed Media/400x1220 cm

對戰火的省思


近兩、三年,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動工起建,原本藝術家創作的私人空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每天行走工地,江賢二對廢棄的黑板模、波浪板、防水布、生鏽的鋼筋、水泥殘片等萌生強烈的心緒與創作意圖,他將這些複合性的媒材蛻變為充滿感情的裝置藝術,​例如這次展出巨型新作「火與冰Perish I、II、 III」系列三聯作,可說是他最新、最大膽的嘗試。當時,他每天早起像工人一樣,用指尖攪拌著水泥、細石頭,在廢棄板模上「作畫」,待水泥乾燥後,再敷塗顏彩。這些帶著銳角、圓洞、孔隙的板模,加上水泥粗礪、稠密、鬱結的質感,揭顯某種濃煙滾滾、斷垣殘壁的末日況味。


「火與冰」之意象得自於美國詩人羅伯.佛洛斯特(Robert Frost)於一九二〇年發表的名詩「Fire and Ice」,時值一戰之後,詩人藉此詩表達戰火的毀滅性與人類命運的悲觀視角。


火與冰 Perish III, 2022/複合媒材 Mixed Media/500 x 300 x 100 cm

如同「火與冰Perish II」利用舊畫室外牆鐵皮浪板創作,浪板上那些歲月浸染而生的水漬、曬痕、鏽斑、樓梯的陳跡⋯⋯都令江賢二深深著迷,他在這樣承平美好的表面開以三個小窗,其中之一藉螢幕傳達令人不安的戰火畫面;而火與冰 Perish III」則以水泥殘塊與扭曲的鋼筋構作,配合底部燈光,塑造出火焚廢墟的強烈意象,更令人怵目驚心。這三件聯作暗藏烏克蘭戰爭訊息,然而江賢二不願意直接以「烏克蘭」命名,因為他遺憾的發覺,人類幾百年來戰火從未止歇,似乎已成為一種無法逃脫的宿命。對時局的憂思,江賢二始終懷抱著「藝術淨化人心」的信念,藉由創作給予受難的靈魂溫暖的慰藉,一如作品中一片黑暗中擎起的發光的十字架。


我們與疾病的關係


槍砲彈藥之外,新冠肺炎也是另一種戰爭,江賢二以「Covid-19」重新定義我們與疾病的關係。整個六米正方的「Covid-19」以藍白防水帆布為基底,左側有著被鐵絲纏繞的紅紗布與十字架,右上方高懸汙黑紙團,充斥著一股不祥的統禦力量,畫面底部置放著幾瓶綁著紗布的酒精或消毒水,細看其間,那些紗布面上散射的、微微點點的殘餘血跡,令人不忍直視,油然昇起世界一體性的悲憫情懷。


海的聲音 Sound of Ocean 21-00, 2021/油彩、複合媒材 Oil mixed media/360 x 1080cm

喧囂的寂靜


戰火之後,一片藍色調的「海的聲音」,讓我們回歸海洋的氣息,結合詩人陳育虹的〈其實,海〉一起展出,整體也接近藝術家過去較為浪漫、唯美的風格。江賢二長年間蒐集油畫創作過程中的藍色擦拭紙,像編織一樣,為海洋獻上一朵朵深深淺淺的浪花。諾貝爾桂冠詩人德瑞克.沃克特(Derek A. Walcott)說過: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海洋,近似佛教所強調的,每一刻都是當下,海洋無法保存任何紀念碑,你也不可能跪下來,膜拜海洋。」靜心凝視那藍紙,感覺潮音緩緩自月球拍打而來,抵達,擴散,漾成一片藍浪,投映在觀者視網膜底,洗去殘雜,濕潤潤地,只留下美。


Henry, 2022/油漆、複合媒材 Spray paint & mixed media/700 x 300 x 400 cm

走過創作軌跡


出於對三度空間的熱愛,江賢二為美術館中庭創作了「Henry」,它以鋼筋立方體為骨幹,綴以各種舞動飛揚、色彩繽紛的薄鋼板,好像一陣陣輕快的和風吹來,串起飄揚的童心。Henry是江賢二孫子的名字,展現藝術家對孫兒的摯愛。個展其餘展廳精選江賢二多年累積三、四十餘件大都未曾發表過創作,同時再現了兩年前回顧展中感動無數人的「冥想空間」,以及近年來藝術家與不同領域創作者跨界合作的影像紀錄。


​縱覽這次的新舊作品,江賢二自由多變的風格背後,存在著他對「精神性」之永恆的追尋,對曾經日夜與共的廢棄物之有情聯結,訴說出他對於時間的慰留、對意義的追索,以及對時局的牽掛。這兩、三年來,八十歲的江賢二體嘗到一輩子沒有過的「創作的自由度」,包括材料、尺寸、評價的自由度。他不由感懷:「這幾年是我創作力最強大的時候,一輩子所期盼的藝術,好像終於可以比較自由的表達,真是感謝上蒼。」


*改寫自「2022江賢二個展」畫冊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