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---|---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作品介紹
師大畢業時,江賢二在省立博物館推出生平首次個展。個展之後,他重新整理作品,同時以音樂家荀白克的作品《昇華之夜》為靈感,開啟了「淨化之夜」系列的創作。他特別偏愛「淨化之夜」這個意念,針對這個主題,反覆探索至今長達50多年,可以說是他鑽掘最多、最廣泛的系列。
1986年,江賢二以紐約皇后區的一間大倉庫當作創作基地。高達24呎的天花板,簡直像教堂的穹頂一樣高遠。這麼大的空間,讓他樂不可支。不過,他調侃自己說:「我好高騖遠啦,想到工作室那麼大,很過癮,想在那邊好好表現一下,結果兩年只完成了兩張『淨化之夜』。」這兩年中,他刻意每天反覆聆聽荀白克的《昇華之夜》。這時距離他來到紐約已將近20年,青少年時期的憂鬱,慢慢轉為成年的苦悶。有時,他整天獨自坐在畫室,好像困在被遺忘的角落。有時,他看著自己宣判失敗的作品,看著自己不斷重來的結果,每張畫底下都覆蓋著無數不滿意的畫作。在《昇華之夜》音樂的襯映下,他重覆著塗抹、遮蓋、刷掉又重來的循環過程。
這兩幅最終留存下來的佳作,和早年師大畢業時的作品有相同的名稱。雖然仍然可以看到同樣明顯的孤獨,卻已然有了自己的風格。畫面中沈穩的質感、顏色的明透,一層又一層的鋪疊。凝視那密緻的紋理,會有一種撫摸大理石剖面摺皺的感覺。江賢二說自己當時的心情:「非常鬱卒,雖然用的是灰色、藍色,畫面還是很透明,非常像弦樂四重奏。音樂有時間性,但繪畫呈現的是沒有時間性的永恒瞬間,我所要追求的境界,就是這種寧靜與純美的瞬間。」
2017年7月,好友-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驟逝,給了他一次至深的打擊;加上擔憂大女兒的病況,江賢二再度創作了7、8件,名為「淨化之夜」的系列,色彩仍是一貫的沉穩、潔淨、明透,但出現了從未有過的「放射狀線條」。這些線條圍繞著某個中心點,卻沒有任何交集,也沒有端點、沒有起始、沒有終結,彷彿是光、是方向、是匯聚、也是消散。人間的緣分也不久長,你有你的來路,我有我的去向。
江賢二一生探索「淨化之夜」,除了對荀白克音樂的愛好,或許也暗喻了他的藝術必須經歷各種自我肯認與否定、揚棄與保存,才能得到昇華與救贖。